我從小到大沒掃過墓,
這是我第一次掃墓,也是第一次以人妻的身分掃夫家的墓。
其實家裡有請專門整理墓地的人在負責祖先墓地的環境整潔,
所幸掃地拔草都已經有專人處理好了,
我們只需要去燒香拜拜就好了。
要拜的墓總共有近十個,分散在同一座山頭的四個地方, 這次算是野外踏青之旅
夫家的墓位於龍井,離家裡20分鐘車程,很近。
(聽麒文說往年每年清明節都是烈日炎炎,
好在今年清明節天氣非常好,是涼爽的陰天)
因為我的掃墓經驗值=0
前一天我問婆婆要準備甚麼東西,
婆婆說她來準備就好,
隔天看到婆婆買了好多餅乾,香和金紙。
我們一人提一袋。
到了祖先墓地,
一個墓地要在三處(祖先牌位前,土地公前,龍神前)擺放餅乾(註)和金紙,
男丁在墓地上壓墓紙,
然後上香拜拜,先拜土地公,再拜龍神,最後是祖先。
等香燒到一半,就由在場最年長的長輩負責"擲茭",如果有"神茭"才可以開始燒金紙。
金紙燒完後就可以取回拜完的餅乾,往下一個墓地前進。
註:據說早期是拜粿,現在為了方便都拜餅乾比較多。
有時候往墓地的路都被雜草蓋住了,走在雜草間感覺很像在探險
因為從明年開始,一直到麒文畢業前,
這幾年的清明節我們都將沒辦法回台灣祭祖,
所以公公堅持這回我們每個墓地都要拜,(之前沒有拜像今天這麼多處)
還要我們每處陳家祖先墓地都拍個照,
回家整理一下照片,記錄一下位置後存檔,
以後我們才不會搞混。
這天從早上8點出發,一直拜到下午2點多才吃午餐。
結束後,要回家前,到一趟"龍井"的源頭看看,
原來"龍井"這個地名真的是因為這口井而命名,
這口井早期常年有水湧出,但最近已經沒水了,成為古蹟。
龍目井位於龍井鄉龍泉村龍目井巷。
相傳該井的泉水湧自一棵老樟的樹根中。先民開拓台灣,已經就發現了它。
清代初期,彰化建城,因彰邑水鹹,此井水甘,城廓幾乎決定建於此。
但彰邑人士不肯罷休,暗中撒下很多鹽份於此井內,加以阻礙。
於是縣城始決定建於今之彰化。
龍目井,現以水泥修造,已非當年。
該井由來依據彰化縣志記載:
(龍目井在邑治北十七里,其泉湧起數尺,如噴玉花,山下田數畝,皆資此泉灌溉。色青味甘,里人多汲焉。旁有兩石,狀若龍目,故名。)
陳家早期就是在這一帶居住。
百年老樹。